用心真摯,無毒紅寶石的實踐旅程
從學術到實踐,草莓植人劉秉竑打造理想中的科學化無毒耕作

微涼的晨曦下,苗栗大湖的田野間,不少身影穿梭在草莓田中,各自忙碌地照料這一季的即將長大的果實孩子。這片土地在冬日孕育出極具人氣的草莓,背後來自植人劉秉竑先生多年來的用心與堅持。
從學術到實踐,打造理想中的科學化無毒耕作
草莓植人劉秉竑來自苗栗大湖南湖坑山頂,從小耳濡目染農業知識,父親曾從事蘭科植物栽植,使他對土地與作物培育充滿興趣。他在高中、大學主修森林科系,後來於中興大學取得植物醫學暨安全農業碩士學位,並曾在苗栗農改場生物防治分場任職,累積了扎實的農業理論與實務經驗。
「其實一開始我也沒想過自己會真的成為農夫,但土地對我來說,就像家人一樣親切。」劉秉竑笑著說。

學術與實務經歷,讓他在草莓種植上展現不同於傳統農法的科學化管理。他運用作物有害生物綜合管理(IPM)技術,透過預防、監測與評估、防治三階段,以科學化的管理方式致力於減少農藥使用,讓草莓能夠以最自然的方式健康生長。
挑戰與突破,邁向無農藥栽培
草莓嬌嫩的體質對於生長環境極為要求,也深受氣候變化影響,在種植上對植人來說充滿挑戰,尤其是夏季育苗的高病害風險與冬果的農藥殘留問題。在剛開始從農的兩年,劉秉竑曾因無法將冬季草莓的農藥殘留降至零,堅持初心的他,當時選擇了暫停生產,專注於夏季種苗的繁殖工作。
「有時候會懷疑,真的能做到完全不用農藥嗎?但只要堅持下去,總會找到方法。」

為了努力實踐無農藥栽培,劉炳竑尋求苗栗農改場的田間輔導與監測檢驗協助,不但成功建立起健康種苗的生產,並逐步恢復果實栽培。近年來,他與一群志同道合的青農夥伴組成「莓事團隊」共同研發出全程非農藥栽培技術,達成農藥殘留零檢出的目標,並取得產銷履歷認證,為台灣草莓產業樹立新標竿。
讓農業進步,更推動永續
「其實農業不只是種植而已,還要有科學的管理方式,」劉秉竑強調,「我們透過天敵防治、合理化施肥、草生栽培等技術,一步步讓田間生態更加平衡。」
政府也積極支持他的努力,苗栗縣政府推動 IPM 管理,補助生物防治資材,協助農友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,進一步提升草莓品質與食安保障。
「我們希望能讓更多人品嘗到真正的台灣草莓,」劉秉竑說,「而且要是零農藥殘留,這是我一直以來的堅持。」

他特別挑選熟成度最佳的草莓供應給馬修嚴選,確保每一口都能感受到大湖草莓的獨特魅力。透過產地直送,我們得以呈現在地草莓最真實的風味,讓消費者安心享用。
品味季節,珍惜當下
陽光透過葉片灑落,紅潤的草莓閃耀著誘人光澤。這些草莓不只是酸甜美味,更是農友對土地的愛與堅持。
「種草莓就像養小孩,要一直照顧、關心,才能讓它健康成長,」劉秉竑感性地說。
最好的味道來自最真實的耕耘。細細品味植人手中的美好果實,令我們更加珍惜每一個好的食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