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0年的飲食演變,看見無添加糖優格的未來
眾多食品選項中,為什麼我們選擇了「無添加糖優格」作為創業的起點?這篇為你解說

在眾多食品選項中,為什麼我們選擇了「無添加糖優格」作為創業的起點?
對馬修嚴選來說,這並不是一個簡單的產品決定,而是一條從市場觀察、飲食文化演變,到消費者真實需求的路。
四十年來,台灣的茶、咖啡、豆漿、甚至手搖飲,都走過了「從有糖到無糖」的共同軌跡。這些轉變,讓我們看見一個清晰的答案:無糖,才是未來的飲食日常。
飲食文化的轉變
如果要理解馬修嚴選的起點,必須先回到台灣飲食文化的轉變。過去四十年,糖與飲食幾乎是密不可分的關鍵字。
小時候的麥香紅茶,以十元的甜膩滋味風靡全台,賣的不是茶,而是一種「甜蜜的回憶」。同一時期,伯朗咖啡也大受歡迎,罐裝咖啡甜得讓人難忘,但它賣的也並非真正的咖啡,而是一種咖啡風味的含糖飲品。
隨著時間推移,人們開始意識到「太甜」不再符合身體需求。開喜烏龍茶、茶裏王、原萃相繼出現,逐步降低糖度,甚至推出無糖版本,讓茶葉回到最真實的樣貌。咖啡也經歷類似的過程:從罐裝甜飲,到強調氛圍的左岸咖啡館系列,再到星巴克引入「第三空間」連結咖啡與生活風格體驗,最後是便利商店普及與單品咖啡興起。
消費者的選擇不再只是「解渴」,而是追求健康、品質與生活方式。
這些變化說明了一件事:台灣飲食習慣,正從「喝糖」走向「喝真實」。
茶與咖啡,揭示的市場趨勢
茶與咖啡的案例,讓我們看見同樣的市場邏輯。
產品一開始以含糖風味為主,吸引大眾消費;接著透過「生活方式」的包裝,讓飲品與消費者的身份、氛圍產生連結;最終回到「原料本質」,講究工藝、產地與真實風味。
今天,一杯冷泡茶、一杯手沖咖啡,消費者願意支付更高價格,不是因為它們更花俏,而是因為它們更真實、更安心。這背後的核心,正是人們對糖的依賴逐漸降低,對健康與真材實料的期待逐漸增加。
換言之,這是一條跨市場的共同脈絡,不管是茶、咖啡,甚至手搖飲料,都走向了「少糖、無糖、回到食材本身」。
豆漿與家庭的啟示
同樣的故事,也發生在豆漿上。
早年的豆漿,與早餐店緊緊綁在一起,是每天早晨最普遍的選擇。後來,統一蜜豆奶把豆漿轉化為休閒飲料,隨手可得。再到後期的「黃金豆豆漿」,尤其是無糖版本,銷售量甚至超越有糖。無糖豆漿不只是早餐,而是健身族群、素食族群的日常。
最近幾年,市場甚至出現了前店後廠的豆漿專賣店,消費者可以親眼看見製程,並在現場選擇豆漿、豆花、豆腐與其他黃豆製品。這些店賣的不只是產品,而是一種「透明與安心」。一罐豆漿可以賣到上百元,消費者願意買單,因為它代表著真實、健康與生活態度。
更早的啟示,來自家庭。
二、三十年前,許多媽媽會自己買菌粉在家裡DIY優格。那並不只是因為DIY是一種樂趣,而是市場上沒有安全的無糖產品。雖然常常失敗,做出來太酸、品質不穩定,家人不愛吃,但這份「自製的努力」背後,隱藏著市場尚未被滿足的需求。
這一塊空白,正是我們看見的契機。
為什麼選擇無添加糖優格
馬修嚴選的創業,不是隨興而來,而是深思熟慮後的決定。
當我們把茶、咖啡、豆漿、手搖飲的演變放在一起觀察,會發現一條清晰的脈絡:市場逐漸捨棄糖,回到食材本身的價值。優格與優酪乳市場,同樣會沿著這條路線發展。
加上創辦人馬修在食品產業多年的專業背景,長期觀察到消費者需求與國際市場趨勢,我們有信心將無添加糖優格從小眾需求,推向主流選擇。它或許是一條困難的路,但正因如此,才更值得挑戰。無糖優格因此成為馬修嚴選的第一步,一個符合趨勢、回應需求、也能展現專業的選擇。
產品之外:一種生活思維
飲食的演變提醒我們,產品本身從來不是唯一的價值。
星巴克之所以徹底改變咖啡文化,不只是因為咖啡,而是因為它創造了「第三空間」。同樣的,無添加糖優格也不只是冰箱裡的一罐食品,它是一種生活的宣告:我們願意選擇真實、健康,並且把安心感帶進日常。
馬修嚴選的存在,不只是提供一種無添加糖的優格,而是陪伴大家實踐「生活思維」。我們希望透過透明的製程、嚴選的食材、安心的品質,讓每一次的選擇,都不只是飲食的行為,而是一種生活的態度。
創業不是一時的熱情,而是長期觀察下的必然。從茶到咖啡,從豆漿到手搖飲,糖的退場與健康的抬頭,為我們鋪出了一條清楚的路。無添加糖優格不是妥協,而是時代的答案。
而這就是馬修嚴選的起點。